2016年的奔波和小總結

感謝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成功地度過了2016年,身體還算健康(小腹!),精神稍微飽滿,依舊對於未來有很多的想像,這一年做了很多的轉移,不論是能力上或是生活風格,想靜靜地做些總結。

一直以來,個性都是頗任性的,總是希望可以照者自己的想像來計畫,或是親自去看一看某些好奇的事物,衝動算是每個計畫的出發點,從大學開始這樣,常在自己的巨塔世界中前行(換句話說,常常對沒有興趣的東西沒有興趣),當然,實際體驗過後,總是會加深自己的體會和對現實的認識。另外,也總是努力要擺脫個性裡的弱點和缺陷,希望明年可以再稍稍進一步,稍稍一點都行。

今年大概達成了大部分2016年初的skill sets設定,少數做的不好:
1. 程式語言:摸索了R, Shell, Python, Netlogo,PHP, SQL, 其中R花了頗多時間。
2. 相關技術的熟悉:docker, raspberry pi(造了隻機器兔), vim
3. 數理基礎:機器學習、網絡分析,動態系統模擬、統計(基礎統計、高維統計、量表相關統計)、ODE
4. Coursera的系統生物學課程、基因體資料分析(RNAseq, microarray)
5. Reproducible的習慣(git使用,專案管理)
6. 把自由式游得換氣順暢

2017年的願景
希望2017年能把數理統計和程式語言加深,多做些專案!
1. 程式語言方面:想探索d3.js
2. 數理方面:線性代數、貝式統計、圖論、醫學統計複習
3. 系統生物學相關的網路課程上完,加上broad institute的影片
4. 自由式能練到划兩組換一口氣,設計一份馬拉松相關肌群的重訓菜單
5. 藥物基因體學相關的資料庫探索
6. 寫一本小書彙整這兩年學習到的東西

今年做的事有點雜,很多平衡可以再調整。出發點都是類似的,希望可以做些什麼事情,用科技的力量改變一些醫療的現狀,尤其是對於長者的生活,對於最新的醫療知識如基因體學相關的應用也充滿好奇,想在實務分析中精進,裡頭需要的編程、數學、統計都讓我著迷,而這領域有很多寶山,需要好好地挖掘,話說好奇這個性常常是一體的兩面,像是腦袋中的猴子(可以參考Tim Urban的文章,講得很傳神,雖然他說的是推延分心…但那隻猴子應該可以是很多個性的化身)

2016年給自己的命題是團隊合作,有四個大型的專案,其中三個結果頗不錯,團隊成果在中國和台灣獲獎、美國頂級電腦人機會議發表、在美國開源會議發表、入住台大車庫等等,但有一個團隊合作過程不是那麼順利,卻是自己很揪心的,投入很多,回報很少,那是一個出發點想要改善看護的照護品質,讓家人可以獲得好的照護品質的計畫,歷經一年多的討論籌備,招募了許多看護大姐,快一年的努力,最後退居幕後,夥伴自己來,依照夥伴的想法轉型。

這團隊我一開始就假設好自己的角色了,輔助的角色,因為我覺得夥伴們都是“將軍級的”,每個人都很有主見,但比較少實務做活動或是計畫的經驗,所以希望盡量讓他們能感覺是在領導整個專案前進,而我自己則在幾個點上設計了最後的意見錨點,畢竟缺少實際經驗最常見的事情就是“低估”事情的難度和需要的彈性,另一方面,很多事情在我看來是不需要太執著的(初始的頁面配色、服務費用),而很多事情我看來是重要的價值觀如操守、公司內是否正派地遵守法規、對內的流程是否有建立、財務是否公開、操作細節是否嚴謹,夥伴們剛好都持比較相反的觀點,也讓我比較難操作自己的立場,畢竟所謂海外公司逃稅、uber服務的金流簡單、airbnb可以持者不負租客體驗這些細節,都是“我們以為”可以學習的,但最後皆證明是行不通的,想要建立一個什麼服務品質價格都通包的平台如很多的網購平台,最後也證明不可行,反而是需要專注在高端市場,很可惜的是最後沒有成功說服夥伴,除此之外,我發現自己很重視“儀式”感,比如重要文件要大家親自签,總是不喜歡那種用fax輪者签的方式,但不知道這是否是好的,只是覺得該讓某些事情有其重量。

這合作的過程學到了很多,其中是看到自己的缺點,尤其是溝通上的,因為自己同時有幾個平行計劃在做,所以讓自己分塊分配時間,且盡量在專注時關閉通訊軟體(在不影響重要事情下),這習慣讓夥伴們蠻不高興的,他們習慣隨時保持訊息聯繫,後來仔細思考這件溝通習慣的事情,可能要在團隊組建時就講好。不過關於這事情我還是沒有定論,我還是喜歡專注時不受社交軟件干擾,可能又是那種任性的個性。

在六月初時候,因為開放文化基金會的補助,所以有辦法前往2016UserR會議,去發表自己的poster,這過程認識了開放文化基金會,和他們許多的專案,深深被這種開放精神吸引,也希望有機會可以開發幾個crowdsourcing與醫療健康相關的計劃。

在七月到十月的時候在北京聚道科技實習,也是一個很值得紀錄的美好經驗,身為一個醫療生物資訊科技宅,在那邊遇到很多可以聊這方面的朋友,公司環境很棒,同事都很積極正向和照顧人,這邊有心得,很值得書寫,在北京住的這幾個月也深刻體會北京生活的不易,不論是空氣或是交通等,但卻是一個看得出生命力的地方。

這一年除了專案上的奔波,剩餘的時間幾乎都鑽入喜歡的領域,閱讀和學習,真的頗有趣的,尤其是真的把雙手弄髒之後,另一方面,也發現這領域的經歷需要時間來積累,不簡單,需要一點grit。加油!雖然大腦快轉化成純理工腦,但還是提醒自己要保持一絲感性。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