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系統思考是由唐內拉.梅多斯(Donella H. Meadows)所寫,其為系統動力學派創始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Jay W. Forrester教授的學生,其本身是化學系畢業,之後研究所則讀生物物理學,但他把整套如何研究複雜系統的方法來探討許多社會議題相關的。這本書則從定義系統、系統特性、動態系統的回饋機制談起,另一大部分則是這套系統應用到社會議題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如系統的八大陷阱、十二項變革方式。
這本書算是系統分析的入門,好處是書裡沒有複雜的數學公式,以觀念為主,且因為唐內拉.梅多斯教授有非常多實務經驗,所以每一章帶進的新觀念都會以實例的方式來解說,吸收上可以很快速,且能應用到生活上。
分享一下書裡的概念,書的開頭先定義一個系統,一個系統基本上是由要素、連結、功能組成。
舉例來說,在腸胃道系統裡,嘴、食道、胃等,就是所謂的要素,而連結則是這些要素間的關係,可以是物理上的關係,也可以功能上的關係,而整個腸胃道系統就是為了能達成進食這項主要功能而組成的,所以一個分析的開始,便是要釐清要討論的系統裡頭有什麼要素參與,接者在來探討這些要素間的關係,等這些資料都被備齊了,那麼便可以在看他們整體提供了什麼樣的功能或是達到了什麼目的。
為什麼系統可以運作順利呢?
因為系統發會了整體大於總和的效果,產生了新的特性,主要有三個特性:適應力、自組織、層次性
適應力:一個系統相對於單個體或是零散地組織,是可以應付更為劇烈的變動,因為其有回饋機制,在其中能平衡來自外界的輸入。
自組織:一個系統通常讓自身更為複雜,也就是藉由調控機制或是連結,以及簡單規則,常常能形成個複雜的結構,如基因的序列只有四個,卻從四個字母的排列組成行程複雜的生物基因體
層次行:越複雜的系統,通常會形成次系統,讓整體更加穩定,而次系統內要素間的關聯會遠高過次系統間的,如此便是為了讓整個系統運作更為順暢。
系統為何常常行為會出乎意料之外呢?
竟然我們掌握到整個系統的基本要件,那為何很多時候系統表現的結果,會讓人無法理解,這就牽涉到更廣泛對於所謂系統的思想,比如你是如何劃分要分析的系統邊界的,劃分邊界會決定所探討的系統很多特性,但邊界的存在也代表者你看不到的影響力,畢竟我們所劃分的邊界都是為了要簡化系統,達到分析目的而存在的,會去忽視掉很多微小的關聯,以及邊界外的影響力,所以你也無法確定觀察到的部分是否是系統的全部,是否有思考到系統裡的限制因素,系統中的關係為非線性的等,每個特質都使得系統行為可能會出乎意料之外。
閱讀完這本書,能賦予人一套較完善的思考架構,在做些分析時能有所依循。對於我來說,其中關於限制因素(Limiting factor)的思考讓我學得到很多。
常常我們在制定計劃,或是觀測系統的變化時,不喜歡考慮所謂的限制因素或翻為,但實際上真實世界的系統通常都是存在這類型的限制因素,限制因素的概念可以想成,達成某件事物所需的東西,根據德國化學家尤斯蒂絲。馮。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所提出的著名『最小因數定律』,有相似的概念。其中有句話很棒,『關鍵不是追求持續成長,而是選擇在哪些因素的限制之下維持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