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QL的歷史
在RDF於1999年變成標準時,一直到2004年,有很多種查詢用的語言圍繞者商業或是學術需求被開發出來,W3C 於是成立了一個小組RDF Data Access Working Group(RDF-DAWG)來搜集和整理相關的需求,在2004年底左右發表了第一個SPQRQL相關的標準草搞,同時期原本就開始出來用來查詢RDF的工具也陸續支持SPARQL的標準,在2009年W3C RDF-DAWG小組重新改制成SPARQL working group。
在SPARQL 1.0標準裡面,主要有三份文件
1. SPARQL Query Language for RDF
* 描述query的語法
2. SPARQL Protocol for RDF
* 描述成是在執行query時後,要回傳的格式
1. SPARQL Query Results XML format
* 回傳的資料支持xml格式
在最近的SPARQL 1.1版本再新增了8個文件:
1. Overview文件
2. Federate Query如何跨資料檔案的查詢,為了可以支持在distributed 環境下
3. 新增了update的概念,這部分是1.1和1.0最重要的差異,從此可以新增、刪除、取代的功能
4. 關於sevice的功能敘述,主要是為了發展SPARQL client的開發者所寫
5. 支持query結果以JSON格式回傳
6. 支持query結果以CSV/TSV格式回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