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殺在搖籃裡”這詞彙蠻有意思的,不知道是否是個厘語還是某個時期的流行用語!剛好閱讀完王煜全第178講 健康管理-將疾病扼殺在搖籃裡,跟最近看到由德巴克·喬普拉(Deepak Chopra, MD)的書:超級基因(Super Genes)、自癒(Healing Self),和關注的新興醫療領域(整合醫療、生活習慣療法..)等串連再一起。
在王煜全全球科技250講中第178講中的這段話
不論是學術界、政府、社會,甚至個人都知道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健康管理作為一個產業,尤其是比起以治療為主的專科醫療、急重症醫療,在國內發展得並不快,產業規模也不大。
那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是因為,洞察和順應人性的商業一班都會成為剛需,市場巨大,但是健康管理其實有點兒反人性的,是要和人性做鬥爭的產業。
所以醫院的治病救人是順應人性的,他是剛需,所以他也會收到比較高的經濟回報,而健康管理目前的市場還比較小。
上面王煜全的觀察結論很一針見血,醫學裡面談的通常都是致病後的治療,在惡性循環中,稍微矯正回正常狀態,放病人回家以後,病人依舊是照原本生活方式去過,想說只靠藥物來幫助,但事實上,生活上的調整是相當重要的,而健康的生活就是反人性,必須依靠紀律和意志力來維持的,畢竟大自然的規律就是讓亂度最大化。
也許所謂的健康管理是一個方向,代表隨者教育和經濟的進步,人們對於自我健康注重會增加,而有下面三大趨勢:
一是健美的身材、健康的飲食以及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已經成為一種社會風尚,甚至可以代表社會地位。
二是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通過社交媒體曬自己堅持運動、健康飲食的生活方式。
三是正念、冥想、瑜伽也成了新時尚。
如何提供工具給予願意或是想要維持健康的人能自我健康管理,相信會是未來很重要的商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