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否是閱讀太多跟儀器開源和生物自造的文章,慢慢的也感受到很多生物科技的進入門檻,比想像中的低,最近閱讀到一篇在YC合夥人賈里德.傅利曼(Jared Friedman)的文章How Biotech Startup Funding Will Change in the Next 10 Years也從某種程度在驗證這個想法。
這篇文章的作者賈里德.傅利曼(Jared Friedman)也是之前YC投資的創辦人,目前則是在YC擔任合夥人,幫助創業者來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
生技領域的資金運作變化
這篇文章的起頭是在描述創投在投資生技業以及大部分生技公司募資和創立的變化,雖然現今的生技創業之模式,為所謂的資本主導模式,也就是資本方有了幾個覺得可行的商業想法,便去找信任的職業經理人或是在創投的駐點創業家來運營,通常都需要大約億元以上的起始資金來啟動公司,如今在YC所投資的生技公司,慢慢有了轉變,新的創業架構有了不一樣的方式,可以用大概300萬左右的初始成本便能進行產品的開發。
生技領域的開發門檻降低
而能有這樣的轉變,主要是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提供生技公司的研發配套服務,生技公司不需要在初始就投入太多的設備成本,即能開始發展,比如像是Science Exchange平台,提供各式各樣的生醫研發之外包服務,Quartz和HappiLabs兩間公司想要幫忙解決最耗費人力和心思的實驗室器材和試劑管理,也有如Opentron這樣的公司提供相對便宜的自動化移液設備,甚至有一間公司Strateos,讓生物學家變成直接使用他們的雲端平台,便能讓自動化機台來做相關的測試和開發。

除了讓開發成本變得更低外,法規、專利和臨床試驗是生醫領域創業的另外一個門檻,但如今像是Cognition IP將專利佈局的成本變得很低,Enzyme這間公司則是幫你處理遞交FDA相關申請的雲端文件系統。
YC的扶植案例: Shasqi 和 Athelas
在2015年的時候,一位美國醫師Jose Mejia Oneto離開骨科住院醫師訓練,想創辦一間想發展精準化療藥物的公司,他加入YC的時候,連成功的動物模型試驗都沒有,利用YC的啟動資金,他才開始執行老鼠的乳癌模型來驗證他的想法是否可行,另外一間公司Athelas,創辦人則是還在大學時就開始發展,其用大約120萬元的資金便建立第一個可行的原型,在YC的時候,便執行了一個約350人的試驗,取得相當不錯的結果,如今這個產品已經獲得FDA的核可。
逐步募資相對於一次性募資
相對於過去,如今的啟動成本相對低廉,在YC也看到越來越多的生技公司創辦人是博士後或是研究生,而非傳統的創投背景人士來創辦,如今生技創業領域的創投也開始轉變其投資模式,可以預期現在才是生技領域投資的初始階段,未來相關的資本熱錢會越來越多。
延伸
賈里德.傅利曼(Jared Friedman)在其2019年在YC Startup school時給予一個演講 Advice for hard-tech and biotech founders,內容也相當精采,鼓勵人一開始便選擇一個困難進入的題目,其中也有談論其想法和相關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