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act of being important for or connected with what is happening or being discussed of — definition from Cambridge Dictionary
視覺設計原則中,如何去“凸顯(salience)”重要的要素,是其中一個技巧。其目的便是能創造合適的對比,讓觀看者能快速地看到局部的特徵。

從這篇Nature methods的文章Fig1-a,可以發現一眼望去,符號A相對於P,很容易就被看到,這樣的設計就是所謂的凸顯,可以使用顏色、大小、方向、形狀、標記、動作、分組的方式去達到這個目的。
凸顯的目的有二:
第一個,降低觀看者的認知負擔,減少其找尋到特定特徵和意義的時間,適合在像是簡報或是海報等,觀看者同時還在聆聽資訊,兩種感官在競爭觀看者的注意力。
第二個,加快使用者理解較複雜圖形的意義,以便理解設計者進一步疊加在視覺表達上的意義。

從Fig2的真實例子可以發現,如今的資料複雜度是越來越高的(所以視覺化設計的能力便需要提升),往往想要在一張圖中,放入多維度的意義,這樣就無法良好的凸顯想要傳達的一系列訊息,實際上,可以用Fig2-b的方式,有效地且次序地表達到想要呈現的資訊。這類的圖片通常需要觀者去執行所謂的Visual conjuction的搜尋(看圖標,然後進而去主圖中搜尋),當圖標過多種,此時就達不到良好的突顯,讓使用者找尋特定資訊和理解的時間增加。
閱讀參考:
Bang Wong(2010). Points Of View: Salience. Nature Methods
Ware, C. Visual Thinking for Design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Burlington Massachusetts, USA, 2008).